当前位置: 首页 > 与狼共舞 > 狼文化的洗礼

狼文化的洗礼

2015年03月05日 00:00:00 访问量:1571

     方位津

  人灭狼之殇,人养狼之患,人敬狼之尊——这是影片《狼图腾》用高超的镜头语言传递给我们的故事。

  十年前读小说《狼图腾》,总想写点儿什么,但诸多思绪模糊不清,也就搁笔。今天,电影《狼图腾》带来的视觉冲击,给了我新的思考。

  在网络上,与马文化、狗文化、羊文化一样,狼文化近年来也有不少信息和研究成果,而这恰是电影中最多出现的几种动物。差异在于,我们看到了影片里围在毡房和羊群四周,活蹦乱跳、自得其乐的狗,悠闲自在、有人看护、漫步草原的羊和高大健硕、身份高贵、静等人来驯养的军马。它们与人的关系是何等亲密和谐,它们对人的种种安排是何等顺从。而狼却正好相反,它在影片中是人的对立、人的仇家、人要灭绝的对象。至于马、狗和羊则在狼的进攻下顿时丧失了所有被 人娇宠的优势。狂风暴雪的夜晚,守护羊群的狗早已乱了方寸,对狼群的袭击毫无抵御能力,只剩下了狂叫。可怜的羊群瞬间混入了待机而发的狼群,狼们撕咬叼肉的本能发挥到极致,充斥银幕的羊血、羊尸让人不忍目睹。更可悲的是上级命令重点保护的军马,在狼的阴谋诱导下惊慌失措,没了方向,为求生而误向湖水奔跑, 直到马蹄踏入薄冰,随着冰面的破碎,再也无法前行时,方知上当,为时已晚。那半身在湖面,半身在湖中,统统被冻死的马尸、各种死亡前挣扎的姿态, 悲壮而凄凉,那画面会久久定格在观众的心中。于是,我看到了狼那种为了生存而不择手段施以报复的力量,那是自信、自强、自尊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不正是所有文化中最具魅力和生命力,最强有力的精神内涵吗?

  循着这个思路,我想到了对狼的文化思考。这种思考不是对狼文化内容的归纳或整理,而是旨在探讨狼与人的关系。试着从影片中看到人性与狼性的相处与冲突,以及缓解这种冲突的良方,来解读我们长期以来对狼这种动物无知的偏见误解和简单化的处置。大自然中的万物均与人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尤其是有生命有灵性的动物,狼正是其中的代表。这种千丝万缕的交织提供了人类与所有生物的生存环境。当今世界,“环保”早已成为人类的共识,以全球意识观照电影 《狼图腾》,探究人与狼的关系,也许正是影片的世界性的呼唤。

  影片中的人与狼大体有三类关系,促成了我们对狼文化的亲近。

  盲目服从、绝对执行上级命令的场部主任包顺贵,为了一己私利生财无道的生意人和为八十元钱的半导体出卖狼藏羊地点的牧民,是一类人。人有理由恨 狼,狼也有理由恨人。但人恨所有的狼,而狼只恨破坏它生存的人,这就是狼与这类人的差别。打狼是几十年前内蒙古牧场的生产硬指标,那时没有环保意识,也没有对狼性狼文化的认识,有的只是人要吃饱。包顺贵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基层领导的作为。影片并没有丑化他,而是给了他必要的理解,但他多次组织围剿打狼的行动,对狼性的摧残是可诅咒的。影片中有多次对准狼群的枪口、用现代化的四轮驱赶本是它们的栖息之地、不停射杀奔逃中的狼……而狼王站在高处,与它身后的狼 群远望着被无德之人掠夺死羊的画面,在狼群看来,是劳动所得,是生存之需,狼眼中流露出那对掠夺者仇恨又无奈的眼神、老狼仰天长啸的画面和回声,观众定会 被深深触动。不仅如此,我们还看到狼群被坐在汽车上手举长枪的人穷追不舍时,一匹老狼独自朝向远方的高崖奔去,它引领着愚蠢的人追到尽头,当自己无路可逃 时,纵身一跃,跳下山涧。躲避枪眼的同时,它为同类换来了逃向其他方向的时间。这种自觉选择的绝命,这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如何不令人类感动!

  北京知青陈阵是爱狼的人,但他爱的只是小狼,绝不是所有的狼。这只小狼崽是他辛苦爬到狼洞里多次,几次抓到的小狼崽被他人发现而活活摔死后,仅存的一只。为了养活小狼,他把自己分到的有限的食物留给小狼,为小狼提供了他自己都难以适应的艰苦环境中最好的住所、最好的食物,冒着挨批评受惩罚的风险、面对牧民的劝说和同学的不理解,一口一口地把它喂大。不能否认,陈阵是个善良朴实的好青年,他对小狼的爱是真挚真诚的,但显然这正是城市人城市病的症 状,而陈阵把这种病带到了草原。城市青年来到荒凉陌生的草原,与以往的生活几乎隔绝,尽管他一再表示对草原的热爱、对放牧的陶醉、对牧民的敬重,但他孤注 一掷地偷养小狼,就足以流露了他内心的孤寂和对温情的渴望。独自放牧时第一次遇到狼,如此近距离地与狼对视,且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抵挡,那一刻陈阵几乎吓破了胆。幸好狼并没有攻击他,而他用铁马蹄的敲击赶走了狼,同时发现了狼原来并不是时时要吃人,这使他对狼产生了兴趣。也许陈阵养小狼就是要仔细研究狼性的多样性,但影片始终没有让陈阵真正理解狼性,因为他口头上答应放走已经长大的小狼却迟迟未有行动。他是以爱的名义养着小狼,以担心小狼不能独立生存而留下它。因爱而养,因爱而藏,因爱被咬,因爱不舍。“小狼是我的!是我一口一口把它养大的!”陈阵对要放走小狼的杨克声嘶力竭的叫喊,其实质是把小狼当做自己 的私有财产、心肝宠物而难舍。

  狼不是家畜,更不是宠物,狼的天性使它必须保持与人的距离,绝不可以在草原上豢养,这就是大自然的法则。天赐的本性不能压制,正如影片中让人的本性本能得到了释放的镜头:知青杨克能在看守羊群值班时,以羊群为床,与蒙古姑娘野合;陈阵大胆主动地追求有个七八岁男孩的蒙古族寡妇。如此合情合理两情相悦的本性本能人们早已接受,为什么不去想想小狼的处境呢?它没有了母狼没有了狼群没有了可以自由生长的草原,被扼杀了本性,它又如何能生存能成长能开心呢?陈阵对小狼的爱并非尊重,更非平等,值得警惕的是,这种“善良”的爱,更具隐蔽性和难以判断性,在破坏大自然平衡上所具有的杀伤力往往不亚于公然的灭杀。也许这是阿诺导演的又一个提醒。从这一角度出发,说电影中的陈阵是反面人物,也不失为一种判断。

  可喜可贺的是,影片为我们塑造了毕力格、嘎斯迈、巴图等草原牧民的群像。他们没有以上二类人对狼的生命的轻蔑、漠视或占为己有,他们对狼的尊重 和敬畏是出自内心的。草原属于人类,同样也属于狼群,他们懂得如何与狼和平共处,如何判断狼的行踪,如何给狼留下生存的空间,如何尽量不去伤害狼。他们知道,在大自然大草原之上,在生命、求生、尊严的权利面前,狼与人是平等的、不分高低贵贱的。他们是大情大理的代表,大爱博爱的化身,他们对同类的人和各种动物一视同仁,他们对身边发生的各类变故总能保持着淡定、内敛和隐忍。正因如此,他们具有非草原人没有的生命定力,能在狂风暴雪之夜毫不犹豫上马出征,为寻找马群舍出生命。他们早已习惯了狼的袭击,对狼为生存所做的各种抗争给予认同,认为那都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而这正是对狼性狼文化的终极理解。他们 的胸襟和他们天人合一的情怀,也许正是影片倡导的理念吧。

  愿所有观众都会有感有悟,更预祝影片带来的狼文化的洗礼会使我们更加珍爱大自然,与世间一切生物和谐共生。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阳光】
                                                                                                                                                                              
                             

编辑:网校客服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黑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狼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黑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狼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官方网站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道里区机场路23公里处
邮箱:1360781304@qq.com 值班电话:18004606931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